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注册
×
荷是夏日的颜色,蝉是秋风的低吟,而一场小雪,则是冬天的邀约。而小雪节气,来的姗姗,步履不急不躁,一如昔时风雅。在诗人的笔下,小雪是黄庭坚“小雪晴沙不作泥,疏帘红日弄朝晖”的美好;是李白“冻笔新诗懒写,寒炉美酒时温”的自在;是袁枚“吹灯窗更明,月照一天雪”的浪漫。 皇家专属的“供暖系统” 小雪过后,寒潮来临。瑟瑟寒风中,冬意渐浓。为了抵御严寒,在没有高科技的古代,宫廷建筑师们还是想到了比较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。其中最著名的一种就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,俗称“火墙”。墙下挖有火道,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,炭口里烧上**火,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。为使热力循环通畅,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,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,这可以算是古代的“供暖管道”了。 汉代,皇宫中设有温室殿,殿中以花椒为材料,捣碎成泥,涂在墙壁上制成保温层,再挂上壁毯,设火齐屏风,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,地上铺着毛毯。在这样的“空调”房间里,冬天自然不会感觉寒冷,这就是所谓的“椒房殿”。除此之外“椒房殿“使用的材料还具有芳香的味道和防蛀虫的效果,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。 腌菜晒肉消寒去 秋去冬来,秋收冬藏,“藏”之一字,便是冬天的头等大事。而中国人的“藏”,便从吃开始,到身结束,藏住了冬天的“口腹之欲”,也带来了难得的风雅。比如,将菜藏在缸里,东南沿海的浙江一带,有在小雪节气中腌菜的习俗,当地人称之为“腌寒菜”。北方人每逢小雪后,便将雪里蕻、大白菜等,腌渍成咸菜或酸菜,炖汤或佐餐,皆是美味。而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、腊肉,人们以食盐配香料,将肉腌在缸里,几日之后,用棕叶或竹蔑绳索串挂起来,滴干水分,以烟火熏干,挂在院中,随吃随切。 冬藏储食物,因地制宜,靠海吃海的人们,喜晒鱼干。把鱼肚剖开,清洗干净,就可抹上盐粒腌渍小段时间,便一串一串挂在阳光底下晒着,大大方方昭示出一个丰盛的年尾。有些地方,则把打糍粑过成了“糍粑节”,“小雪来寒朝,糍粑禄禄烧”。家家户户打了麻糍,一边办起祭祀,一边又摆起酒席,邀朋唤友。清寒小雪天,总被他们过得热热闹闹。 冬日雅事知多少 文人墨客总是喜欢风雅的事物,又怎能少得了洁白高贵的小雪呢?小雪时节文人墨客总有很多闲情逸事可做,将清冷与漫长的小雪节气变得充满了情调与意趣。 小雪时节,文人墨客们还会创作诗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感慨。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,同时也通过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。诚如白居易捧出新酒,点起火炉:“绿蚁新醅酒,红泥小火炉。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?”酒是新酒,炉火正旺,三五好友围炉而坐,对饮一杯清酒,相谈甚欢。窗外是清寒世界,屋里是拥着火炉的温暖人间,便也不觉得天寒地冻,一切都温暖如常了。若是无酒,不妨饮茶,“寒夜客来茶当酒,竹炉汤沸火初红”,冬天最熨帖,正是家人之间、朋友之间,围炉煮茶,相邀共饮的时光。 即便在没有暖气与空调的古朴岁月,人们亦能以超凡智慧,度过漫长冬日。从篝火到火塘,火炕,乃至各式精巧便携的取暖器具,古人的智慧如星辰般璀璨,不断演变,终使冬日不再那么“寒冷”。彼时,家家户户皆会腌上一坛好菜,静待时光酝酿万般滋味,留住那抹难忘的“冬日味道”。而文人墨客围坐一圈,以诗寄情,以画留景,将冬日生活中的点滴,化作一篇篇流传千古的佳作,如同一股暖流般涌入心田,让人心生暖意。
|